2020年,刘笔华险些整年闭关在家,全身心参加到了两本刊物的整理编辑干事当中。2021年,《琴脔》和《岭南斫琴源头》告成出书。其中,《琴脔》是岭南琴派首创东说念主黄景星的侄子、同为古琴名家的黄镜石于1842年所著琴谱官网登录入口,在历史上因故一直没能端庄刊印,经刘笔华整理重抄后,时隔近180年得以端庄出书。《岭南斫琴源头》一书,则从制琴角度,对岭南古琴制作身手的历史眉目进行了一次追根穷源,刘笔华通过对历代岭南制琴文章的整编,完成了对岭南古琴制作身手的历史性回来。
《琴脔》与《岭南斫琴源头》 游原 摄
2008年,岭南派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国度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彼时,刘笔华学琴仅一年。如今,刘笔华行为岭南琴派第九代传东说念主和广州古琴斫制身手市级代表性传承东说念主,已是新一代岭南琴东说念主中的杰出人物,肩负起了传承岭南古琴清音古韵的历史职责。
斫琴中的刘笔华。 受访者供图
◢镌骨铭心 必有回响
回忆起与琴结缘,刘笔华说这还要感谢他的一位小学淳厚。这位他照旧念念不起姓名的淳厚,曩昔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古琴经典曲目《活水》,深深颤动了年幼的刘笔华,令他整个学生期间魂牵梦绕。
但端庄学习古琴还要比及毕业干事以后。2004年,刘笔华南下广州,广州敞开发达的音像市集,让他有条目构兵了更多电视上挫折易抚玩到的古琴曲目,也让他愈加矍铄了一定要学琴的信念。
镌骨铭心,必有回响。2005年,刘笔华不测中得知岭南琴派群众谢导秀在广州大梵刹开班讲课,于是专程前往,联想拜师学艺。第一次碰头,谢导秀没说一句话,仅仅现场演奏了《碧涧流泉》和《梅花三弄》两支曲子。便是这两首曲子让刘笔华透彻笃信,从此认准了这位师傅。
但刘笔华并莫得就地拜师,在他心里,这是一件很把稳的事。另一方面,他有些执拗地不念念用“别东说念主的琴”来学琴,于是,他用了足足一年时分存钱,最终耗尽5000元托一又友买了一张琴。
其时刘笔华一个月的工资也就1000多块,为了买琴,不错算倾尽通盘,“这张琴对比广州的房价,也差未几便是一平米的价了,以致还贵少许。但我便是认准了要买一张好琴,生计上柴米油盐差点我王人无所谓了。”
2007年的春节事后,刘笔华带着这张琴到谢导秀家中拜师,二东说念主端庄结下了师徒之缘。在每周一节一双一课的开辟下,刘笔华逾越很快,十节课后照旧能弹奏《平沙落雁》了,这意味着他渡过了时间难度的一个关隘,有了相比塌实的基础。但200块一节课的膏火,也让他的经济情状有了不小的压力。为了温文学生,谢导秀对他说,以后就去大梵刹上课吧。
“一开动我还不乐意,其后念念念念这亦然师傅的好意,去大梵刹的班上学琴,用度就低廉许多了。”
一直到谢导秀因形体原因无法陆续在大梵刹讲课截至,刘笔华在大梵刹上了七年课,二东说念主的师徒之情日渐深厚。刘笔华传承了谢导秀的《宝树堂琴谱》里的全部曲目,还参与了许多古琴曲的打谱与演奏,又身膂力行和师傅整个在天下各地举办古琴音乐会,谢导秀仙逝之前,二东说念主共同为传承和发达岭南古琴文化作念出了积极的孝敬。
刘笔华和谢导秀淳厚合影。 受访者供图
◢岭南琴派 衍流于今
岭南琴派的酿成源于南宋。相传,宋室南迁后遗落在广东省新会县一带的古琴乐谱,被后东说念主整理成了《古冈遗谱》(古冈即古代冈州,现江门新会一带)。《古冈遗谱》备受明代岭南大儒陈献章珍视,由此促进了岭南地区琴学的兴盛。到了清代说念光年间,新会东说念主黄景星又在前东说念主的基础上加以回来,传抄了《古冈遗谱》中部分曲目,整理编辑成岭南琴派的经典琴谱《悟雪山房琴谱》,并在其后的一百年间渐渐酿成了“岭南派”刚健、明快、豁达的演奏作风。黄景星也因此被尊为岭南琴派的首创东说念主。
相关词自民国开动,岭南琴派转入凋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仅存杨新伦一片,一度死活存一火。直到杨新伦在1960年受聘进入广州音乐专业学校(星海音乐学院前身)执教,将古琴单传至谢导秀后,又于1980年,师徒与莫尚德三位琴东说念主整个,推动成立了广东古琴有计划会,积极激动广东古琴艺术有计划,组织举办了多数宣传古琴文化的雅会举止,才使靠近失传、险些没落的岭南古琴,渐渐再度欢叫人命力。传承至刘笔华这一代,岭南琴派的发展已迎来新的春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东说念主弹琴,就得有东说念主制琴。本体上,岭南古琴的斫制身手,在整个中华琴史中也有令东说念主讴歌的孝敬。
斫[zhuó]琴,指古琴的制作身手。在历代斫琴的文章中,北宋石汝砺的《碧落子斫琴法》是斫琴东说念主必看的一本贵寓,而石汝砺恰是广东英德东说念主,号碧落子。“碧落子”别称的开首,很可能是来自于当地有名景点“碧落洞”,南汉王、葛洪、苏东坡、米䒥王人曾在此留住踪影。
清代广东香山、顺德一带,制琴民俗安靖酿成,何况酿成了眷属性的制琴工匠,其中最有名确当属香山东说念主士何赞清。他编撰了《琴学汇成》一书,其中收录由何艳光所作的《造琴修琴法》,号称岭南腹地珍贵的古琴文化遗产。
岭南斫琴身手一直是敞开性地传承,既有岭南斫琴师的表面实践,又有与其他琴派连续的学习酌量。近代山东诸城派的代表性东说念主物王露,曾著有《斫桐集》,1921年在北京大学《音乐杂志》发表了上卷后,并未引起琴界怜爱。但岭南古琴一代宗匠杨新伦对此特别垂青,保藏了一本手手本,并传给了斫琴弟子陈一民。
《碧落子斫琴法》手手本。翻摄自《岭南斫琴源头》。 游原 摄
《斫桐集》影印贵寓,翻摄自《岭南斫琴源头》。 游原 摄
陈一民是广东省非遗技俩岭南古琴制作身手传承东说念主,亦然教刘笔华斫制古琴的师傅。他坚握学习,连续探索进步制琴身手,先后造出“古冈”“潇湘水云”“无过”“羚峡潜蛟”“碧涧流泉”等品性优良的古琴,在哄骗“百纳”和“多层面板”身手方面颇有树立,被媒体评为100双“广州之手”巧手之一。
如今,刘笔华行为陈一民的大弟子也接过了衣钵,他匡助谢导秀淳厚顾问他所保藏的“蕙兰”“流泉”“谷响”“古冈遗音”等名琴,又我方斫制了“悟韶”“啸月”“沧海龙吟”等多张佳作。他和陈一民淳厚共同制作,由有名书道家、古笔墨学家、暨南大学磨真金不怕火陈初生作铭的古琴“曹溪禅韵”,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工艺好意思术双年展。2010年,刘笔华创建个东说念主斫琴干事室,复制了多张淳厚们保藏的名琴,又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尚书琴社、深圳虹林琴社设造就点,传授琴艺。
“古冈遗音”培育、刻铭完成后,刘笔华和谢导秀淳厚合影。 受访者供图
刘笔华与陈一民淳厚、师母合影。 受访者供图
在《岭南斫琴源头》一书中,刘笔华将《碧落子斫琴法》《斫桐集》第一次齐备地校勘后进行了整编,并通过口述史和详确的图片什物贵寓,留住了岭南斫琴身手传承的物料字据。
刘笔华在编辑《岭南斫琴源头》中作念了多数校勘注解干事。 游原 摄
2018年1月10日至1月24日,为挂念杨新伦先生生辰120周年,陈一民师生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举办了“法古名琴——斫琴名家陈一民师生作品联展”。2020年12月17日,“岭南清音——斫琴名家陈一民、刘笔华古琴极品展”在广东省文化馆开幕,展览了陈一民和刘笔华制作的代表性名琴,呈现了岭南琴派的发展眉目和特有魔力,展现了岭南古琴斫制身手薪火相传、生生不竭的发展过程。
刘笔华斫琴作品,仿制“啸月”琴。 受访者供图
刘笔华斫琴作品,“沧海龙吟”琴。 受访者供图
◢必不行少的历史职守
也曾一度凋零的古琴艺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热度。
根据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统计,2019年天下各市欢型乐器产业园坐褥古琴98571张,而2018年天下制琴产量达到111226张。市集范畴扩大的背后,意味着学琴东说念主数的握续增长,算上积年积存,学琴者的范畴保守揣摸已在百万以上。
追求品性的学琴者,不错花数万、数十万向驰名斫琴师求购一张好琴。经济条目有限的,花上几千买一张量产的工场琴也能学好,丰俭由东说念主。其大张旗饱读势头的背后,以致让一些东说念主开动挂念是否会泛滥。
从出生之初,古琴就被赋予了清白的文化职责,正如它虽有乐器的功能,但很少有东说念主会靠单纯职业演奏为生。刘笔华以为,古琴艺术的文化价值是潇洒出浅显乐器的,一味地只念念收些许学生,会导致这项艺术的文化价值越来越被稀释,变成方正贸易化的举止。一定要有东说念主作念一些曲高和寡,有学术高度的有计划,将古琴的传统文化价值加以延续。
“这是必不行少的历史职守,触及到文化举座的传承问题,淌若莫得对传统文化一定的感知才略、罗致才略,所谓的发展蜕变将无从谈起。”刘笔华强调,“因为前东说念主照旧玩到了极致了,你连最经典的王人不去学,能有计划出什么来?”
唯有一或然分,刘笔华就会积极参与各式面向市民的文化展览举止,将古琴艺术传播给更多的浅显寰球,但在收徒造就上,他向来相比随缘,不求以此兑现大红大紫。“唯有有东说念主构兵到这项艺术,就照旧是在实验中的活化了,不一定要求有些许东说念主达到某种水平。”刘笔华这样以为。
教琴中的刘笔华。 受访者供图
刘笔华与学生在古琴展合影。 受访者供图
他更专注的还所以岭南琴派第九代传东说念主和斫琴非遗身手传承东说念主的身份,作念好岭南琴学的文化回来梳理干事,建设好“岭南琴派”这块文化品牌。当今,他照旧念念好课题并准备好了部分材料,一有契机便会开动入辖下手。让岭南古琴在改日的发展,能领有更强劲的文化内驱力。
【出品】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干事站、广州市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播与孵化干事站、南边+文创频说念、南边+非遗频说念
【悉数划】陈志
【扩充计划】陈明洋 黄战生
【统筹】徐乐乐 杨逸 林奕涛
【记者】游原官网登录入口